出戏是什么意思(既要"入戏",也要"出戏")


人生如戏,这句话人们基本都同意。
每个人,既是看别人演出的观众,也是自己剧情里的演员。这里说的是每个人,而不是有的人。只不过大多数人的剧情或平凡,或卑微,不引人注目罢了。
言归正传,不要扯远了,本文的重点是"出戏",即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要从自己所经历的戏里走出来。
最近出了本书,基本上也是属于"自娱自乐"的,挣不到一分钱,出了书只好送人了。生活中呢,仍然有喜爱文学喜爱文字的人,把书送给了合适的人,我这个作者高兴,对方也高兴。但有的人,当然起码是熟人,或者自己还比较敬重对方,但一联系对方极力推辞,或说"我没在,人在外地";有的把书也接过去了,但却"石沉大海",悄无声息。遇到这种种情形,作者难免苦恼。但想想,也就释然了。有的人,一辈子就不看书(但这种人里依然有人生的成功者),名家的书也不看。即使闲得抠脚心,就是不喜欢看书。打个比方,你把一盘肘子送给鲁智深,他当然高兴;但如果送给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羞辱对方,那是强人所难。这种情况,错不在别人。有的人,认不得几个字,你把书送给他,纯系"对牛弹琴"哩,也浪费糟蹋了一本书;有的人太忙,根本没时间看书;有的人曾经是朋友,但对方富了贵了,他已经不认可你这个作者了,自然也就不喜欢你的书了,等等。这么一想,自己就笑了。好罢,送书到此为止。不但不落钱,还要贴赔快递费,这是为了啥呀?说句真心话,往出送还真有些舍不得。说了这一摊子,也是为了印证"出戏"这个观点。

世上有好多事有的也许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复制。褚时健的翻盘"褚橙"传奇,别人很难复制。不说是否具备褚先生那种毅力,起码他的社会关系一般人根本不具备。曾国藩因为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所以他的教子书励志书才风行流传。把娃培养成了进了名校,才有可能传经送宝。立功之人,才有资格立言。干下硬事了,胡吹冒撂几句,大家依然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人微言轻,你连"入门证"都没有,哪有什么发言权?
好多事,佛家讲个缘分。缘尽了,就没戏了,就该退场了。这几日正在看淳化女诗人王云萍的新作《漂泊的云》,有一天看到这么几句"却原来爱得那样刻骨铭心,也可以忘得如此风轻云淡。……到了最后,所有的倾心迷恋,只不过是,轻声一叹"。看到这里,我多少有些震惊,内心起了风雨。是的,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书里所提的若干年后见了,就象见了一棵树,甚至还不如一棵树。再若干年,就沧海桑田了。
有的工作也如此,经过尝试和努力,的确不适合就退出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频道。我在上中学时,曾被"逼"着演了一回文艺节目,底下的观众就有我大姐。我正演出时,偷眼看了一下,正好看见我大姐低着头。演技不行,自己的亲人都看不下去了。因此,今生就登了一回台。有的饭场,因各种原因被人拉进去了,但你刚坐定就会发现,气场氛围极不相容,你不舒服,人家也不舒服。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找个借口开溜。

亲情友情也一样,名存实亡了,名不符实了,"有尿没尿撑住尿",这就太难为人了。缘尽了,就分就散,硬要演下去,演的人累,看的人也累,很多时候假戏真做,也难。人都说,笑比哭好,但假笑比哭还难看。坐了一桌子人,都是左撇子。结果呢,众口一词都说你是左撇子,右撇子却成了左撇子。游戏规则很重要,规则出了问题,没办法再玩下去了。不退场,还等啥?
就跟看戏一样,再精彩的戏,大幕拉上了,就回。或者,人挪一步活,退出来,另搭台子另唱戏,也许更好。
重庆的湖广会馆有一副对联,下联是"人在戏中戏在人中人生莫演糊涂戏",我觉得说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