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的意思是指什么(“斯文”杂说)

先看“斯文”这个词汇的来源。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斯文”的解释,包括两个意思。一是当名词使用,指文化或文人;二是作形容词,指特定的文雅形态,举例如“他说话挺斯文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显然比较简单。再查《辞海》中的说明。《辞海》解一,文雅。举例《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黛玉便道:还象方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岂不斯文些儿!”解二:指古代的礼乐制度,或者文人以及儒者。


但是“斯文”一词最早的出处,见于《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按李泽厚解释,这里的“斯文”作文化之意。孔子说,上天真的要消灭文化吗?那么后人就不会有文化了。这是孔子被困于匡地时,在绝望中说的话。文化包括自周文王以来的礼乐传统。杨逢彬先生的解释是,孔子说“周文王死了以后,一切文化遗产不都在我这里吗?天若是要灭绝这种文化,那么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天若是不要灭绝这一文化,那么匡人能奈我何?”


杨先生在这段注解中,还特意举了两个有趣的例子,说明文人的气概。其一是,德国文豪托马斯.曼说:“我之所在,即为德国,以德意志文化在我怀也。”又有抗日战争中,日军飞机轰炸。梁漱溟先生在园中端坐读书。写给友人的信中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我一生的使命。所以我不能死,不会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变。看起来都是狂言、狂妄之言。不过确实也是一种气概或者说气节。当然要看谁来说。


考证了一圈“斯文”的来历和出处。其实当做名词来用,还有一个相关的成语“斯文败类”,专指文人中品德不端或者说衣冠禽兽之士。用作形容词也有一个成语“斯文扫地”。这个成语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文化或者有文化的人被歧视,不受尊重。另一种意思是文人自身自甘堕落,不要面子了。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文人很要面子么?确实如此。古代有文化的人意味着进入了“士”的阶层。也许不是做官,但至少有文凭。“面子”则不仅是表面光鲜,实际上“士”更看重的是尊严,是气节,也就是“士可杀不可辱”的意思。文以载道,能够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就要担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


如此,问题又来了。现代社会义务教育普及,大家都是文化人。现在的文化人与古代的“文人”或者说“士”有什么不同?简单的说吧,我觉得不同点在于,现代文化人不太讲究“尊严和气节”了。一个侧面例证是,斯文败类和斯文扫地这两个成语,几乎在现代汉语中消失了。原因恐怕是,这两种人都太多了吧,屡见不鲜也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