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预期改善,人民币迎来大幅被动升值,有持续性吗?

美元的快速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直接原因,现阶段仍是人民币“被动”升值行情,主要原因是:一,美国通胀放缓,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二,国内经济基本面的逐步优化,稳增长政策的落地逐渐起效,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市场预期转好,三,近期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两国关系的缓和提振做多人民币的信心;四,中国年末季节性结汇,对人民币需求上升,利好人民币。

数据点评

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月初至今,离、在岸人民币汇率均明显走强,分别由7.34、7.32升至7.14、7.13;人民币中间价由7.18升至7.14;美元指数从106.71降至103.74。

人民币这波升值由内外部多重因素构成。

美国劳工部于11月3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5万人,预期为18万,9月的新增就业人数为29.7万人,10月新增就业仅为9月数据的一半,为2022年以来第二低的就业增长人数。美国10月失业率为3.9%,超过预期的3.8%,升至近两年新高。

美国劳工统计局于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CPI同比增长3.2%,低于市场预期,前值3.7%;10月核心CPI同比增长4.0%,低于市场预期,前值4.1%;10月CPI环比增长0%,低于市场预期,前值0.4%。

不及预期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公布后,美元兑人民币迎来了两次短线跳水。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美国5.25%-5.5%的高利率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疲软,通胀出现回落,美国经济有放缓的迹象。蒂米劳斯解读称10月的非农报告和CPI数据均强烈暗示美联储的最后一次加息是在7月。市场普遍认为,近期美元汇率大幅走低,归咎于10月美国经济数据特别是通胀数据的明显回落,美联储加息的概率持续下降,预测这轮加息周期即将见顶甚至即将迎来降息周期。已有多家券商预测,美联储明年5至6月份将迎来首次降息,幅度达25个基点。

这样的预期下,美元指数下行,人民币被动升值。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事件点评

以一年为观察周期,年内美元兑人民币行情多数呈现单边趋势,在年初达到年内低点,并在10至11月份达到高点,近两年均呈这样的走势。这样的走势不乏受到两国政策和市场需求时间线的影响,年末至来年年初是中国人惯例上的结汇周期,对美元有一定程度的利空;此外,中国政府在年末对来年的财政、宏观等方面进行新规划导向,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利好人民币。

深究近两年年末人民币升值行情,背后原因略有区别。2022年年底疫情政策优化背景下,市场对中国2023年经济前景预期乐观,叠加美国通货膨胀增速下滑,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导致美元承压。反观2023年,相同点在于美国通胀放缓,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不同点在于市场判定这轮行情不是人民币的“主动”升值所导致,但也离不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逐步优化。伴随前三季度稳增长政策的落地起效,近期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对人民币形成支撑。此外近期中美关系缓和使市场增加了做多人民币的信心。

8月以来,即期汇率和人民币中间价产生较大的偏差,如今这部分空缺被填补,中间价的稳定对近期人民币升值充当着稳定器”的作用。国君证券认为,人民币升值的背后,除了有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预期的外部因素支撑,还有有中间价的功劳,中间价作为汇市“稳定器”,离岸人民币的融资成本走低,意味着做空人民币的成本也同步下滑,但离岸人民币并没有出现部分投资者担忧的贬值,反而借着近期的美元走弱出现了一波强力的升值。因此即使出现了较大背离,这也是外汇管理局提前给予市场的一个等待反弹的信号。

此外,最近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鸽派表述,不再支撑美元继续走强。根据广发证券整理,11月21日公布的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纪要透露了三点关键信息:其一,在11月会议中,美联储官员讨论重点从加息幅度转变成高利率应该维持的时间;其二,虽然不能排除还有一次加息,但继续加息可能已不再是基准情形,而是当经济数据有违委员会目标时才会发生,美联储将谨慎前行;其三,对于缩表,美联储官员认为缩表将会继续,一些与会者认为在美联储开始降息后仍能持续缩表,这一点与鲍威尔在11月新闻发布会中表述一致。总体来说,11月议息纪要表述中性偏鸽,对于后续加息言论逐渐模糊,目标利率仍是2%,对于加息持保持态度,但通胀和就业市场数据已预示美联储加息周期大概率接近尾声。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总结

美元的快速贬值是人民币汇率和多种风险资产升值的直接原因,美债利率的下降和美国经济数据走弱反映出美国经济放缓趋势,而中国10月份的经济和财务数据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企稳和国内需求结构的优化,中美经济数据背后的政策预期成为影响汇率的关键短期因素。当然,人民币能否持续走强,还要看国内经济复苏的节奏,目前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