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就是因为不倒翁它整个很轻,但在它的底部有一个很重的东西,所以它的重心很低,这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使它将支点摆动,而摆动的效果也会随着外力增加而增大,使它恢复原位的趋势也就越显著,所以不倒翁是不会倒的。
不倒翁的形体结构为空心壳体,重量很轻;底部则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量较大,其重心也就在其之内。不倒翁始终用一个接触点站立在支撑面上,它永远是一个独脚体。当它在一个平面上时,会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只有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倒翁就能够保存平衡的状态。当不倒翁倾斜时,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我们称其为干扰和抵抗(由自身的重力形成)。
由于外力的作用,不倒翁倾斜,半球体向一侧滚动,接触点也就随之移动,形成了新的接触点,即形成了新的支点,此时重力的作用线和原支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因而形成力矩,这就是抵抗力矩。正是由于抵抗力矩的形成和发展,抵抗和制止了外力作用的干预。抵抗力矩的方向和干扰力矩的方向正好相反,同时随着不限不倒翁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抵抗力矩的量值也不断增大当抵抗力矩等于干扰力矩时,不倒翁就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倾斜的平衡状态,此时外力的干扰作用也就宣布停止。由此可见,不倒翁收到外力的干扰后,原有的平衡破坏了,但新的平衡随之形成,不倒翁可以继续的保持平衡,虽然平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没有改变,这便是动态平衡。因此只有如此才能抵制外力的干扰,而恢复原有的平衡则是次要问题,因为此时的外力干扰已经清除,在整个过程中不倒翁始终保持平衡状态,这便是“平衡的属性”。综上所述这个原理在于:使重力的作用线偏离支点,使重力对支点产生力矩,即抵抗力矩。由于不倒翁的倾斜角度不断增大,重力的作用线偏离量也就越大,抵抗力矩也就随之增大,最终实现和外力力矩的平衡,不倒翁抵抗外力干扰,保持平衡的原理就是这样。
而不倒翁的原理是,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的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不论如何摇摆,它总是不倒。正如我们在科技馆看到的“锥体上滚”实验,也是这个道理,由于锥体的形状和两边轨道的形状,使它重心下降,但起来像在上升。其实他只是一种假象,看到它的本质,还是重心降低了,所以才会稳定。而在我们生活中,为增加物体的稳定性,我们常采用加重下面的重量,如电话底座、汽车站牌等,利用重心这种特点,还可以做许多有趣的实验和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如可以做一个轻头虫,把一粒胶囊打开,装入一个小滚珠,则它可以来回翻跟头。
最常见的不倒翁是纸身、泥底,即用纸浆灌模或用废纸粘合,如何在中心处固定一个小铁块,还有用小葫芦挖空内瓤,如何在内部灌铅等等。所有的这些不倒翁运用了相同的原理,上半身为空心壳体、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底部为圆形。这些特点使他们具有了一致的基本力学结构,都能达到“不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