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金字塔结构的由来
金字塔结构的来源是埃及金字塔,以胡夫金字塔为例。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被喻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670年),原高146.59米,因顶端风化剥落,现高136.5米,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基呈正方形,每边长约230多米,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
从上可知,胡夫金字塔是一个四棱锥,那为什么不叫四棱锥结构?
一来,四棱锥里面有正四棱锥(四个侧面为等边三角形)、等腰四棱锥和非等腰四棱锥等,胡夫金字塔属于接近正四棱锥的等腰四棱锥,是四棱锥中的一个典型。
那为什么不叫等腰四棱锥结构?
二来,金字塔因形似中文“金”字而得名,本身有形象词的意义,同时金字塔作为世界奇迹之一家喻户晓,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知名度。
与数学领域的等腰四棱锥立体几何概念相比,以金字塔命名这种结构显然更加生动形象、简洁易记、利于传播。
在网上搜集金字塔结构概念最早形成时间,只能找到该结构最早出自1973年首版的《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明托)。
如果有朋友了解金字塔结构更早出处的还请告知一二。
02金字塔结构的特别之处
金字塔结构概念之所以和金字塔一样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运用,至少有两个因素。
#1
金字塔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金字塔从上而下越来越大的基座稳稳托住上层建筑,直观看去,油然而生一种巍然屹立、岿然不倒之感。
原高146米的胡夫金字塔历经四千多年,仅因顶端风化剥落了10米,整体依然保存相当大比例的完整性,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中唯一保存至今的,便是有力证明。
至少说明了金字塔结构不易发生“雷峰塔倒”般的系统性颠覆性风险。
金字塔这种物理结构上的稳定性还可运用投射到其他概念结构上,如人口年龄结构。
与存在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橄榄状和倒金字塔结构相比,金字塔结构的人口年龄分布是稳定增长的社会人口结构类型。
#02
金字塔结构是“二八定律”的理想模型
“二八定律”又叫帕累托法则,源于帕累托在1906年提出的关于意大利社会财富分配的著名研究结论: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
为什么“二八定律”的理想模型是立体的金字塔结构,而非正三角形结构或者一条竖线结构呢?
为方便理解,把20%的点位称为A点。
以长度为1米的一维线条表示,A点位于0.2米处,此时“二八定律”显示为0.2米比0.8米=2:8。
以高为1米的二维等腰三角形表示,A点位于高的0.45米处(自上而下测量),此时“二八定律”显示为A点以上的面积比A点以下的面积=2:8。
以高为1米的三维金字塔表示,A点位于高的0.58米处(自上而下测量),此时“二八定律”显示为A点以上的体积比A点以下的体积=2:8。
综上可知,从一维到三维,A点在高的位置上是不断往下移的。
以金字塔为例,占据视觉高度58%(0.58米)的上半截体积看起来不少,实则仅占整体体积的20%,占据视觉高度42%(0.42米)的下半截体积看起来不多,实则已占整体体积的80%。
如果把视觉高度比作权力,那么占比仅为20%的上半截体积已经占有了58%的权力,这种反差正暗合“二八定律”的形与意之反差。
因此立体的金字塔结构常被用作“二八定律”的阐释模型。
03金字塔结构的形与意
金字塔结构形意间的反差符合“二八定律”。
以权力金字塔结构为例,高层人数占比最低,但权力最大;中层人数占比一般,权力适中;基层人数占比最高,但权力最小,符合20%的人占有80%的权力的“二八定律”。
这里的“形”是表层的人数,“意”是从表层延伸开去的权力。
形意反差就是指20%的“形”占有了80%的“意”
“形”本身是表层信息,一般是客观的可触摸可统计的位于表层的具体事物。
“意”源自阶级信息,秉持以上为尊、以上率下的空间阶层理念,一般是依托表层“形”延伸出去的主观的抽象事物。
从物质的角度看,金字塔的构造并没有阶级尊卑之分,顶端的石块未必比底端的石块好,甚至底端石块因为负有夯基垒台之责,质量或更为上乘。
金字塔结构的尊卑是人主观赋予的,在人们的空间观念上,自古以来都以上为尊,下层的承托之贡献反倒被视为被领导甚至被奴役的体现,于是顶层那一小撮的塔尖石块便受到人们意念赋能,成为权力的集聚地。
这种金字塔结构被广泛投影到符合“二八定律”的各类行为中去,如传销骗局和公文写作等领域。
04反其道而行之——倒金字塔结构
如果说金字塔结构是形意反差,那么倒金字塔结构就是直白明了的以“意”化“形”的结构了,这时形意合一,信息量可能没有金字塔结构的丰富,但贵在形象直白。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新闻消息稿的倒金字塔结构。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电报业务刚开始投入使用,由于技术尚不成熟等原因,前线记者通过电报传送的稿件时常中断,难以确保完整,于是记者们开始把最重要的战况信息写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写下去,到1880年,导语在新闻写作中普遍使用,倒金字塔结构也应运而生。
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形”是“意”的具象化,形意之间自然成正比关系,没有反差。
以新闻消息稿举例,倒金字塔的石块代表着新闻事实重要性,重要性越大,则金字塔石块越多,所占阶层也越高。
石块是“形”,阶层是“意”,重要性大的消息形阔而意高。
05如何理解正倒金字塔结构?
#1
相同之处——以上为尊
无论是金字塔结构还是倒金字塔结构,都把上层部分视为上位阶层,而且主要以“意”统帅,“意”之大者位于上。
#2
不同之处——形意关系
金字塔结构是形意反差的“二八定律”。
倒金字塔结构是形意相符的“以意化形”。
那么倒金字塔结构是不是一定只有“以意化形”一种方式?也不尽然,还可以“以形定意”。
前面说到,金字塔结构本身就是人的意识赋能所形成,我们既然能够主观地认为数量少的“形”(塔尖)具备大部分的“意”(权力),那么也可以主观地认为数量多的“形”(塔基)具备大部分的“意”(权力),这或许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重、君为轻”等观点的依据。
所以说,如何看待两种结构见仁见智,能够透彻理解,灵活把握,让它们发挥各自积极作用才是王道。
这个可以从曾任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研究室主任康旭平的《写作的正倒两个“金字塔”》这篇文章中学习一二,作者认为立意所占笔墨最少,架构次之,文字再次之。文字所占笔墨最多,或者说文字即是笔墨。
如果常规地以立意为重,则行文为金字塔结构,笔墨最少的立意重要性反而最大,所以金字塔结构之下,强调立意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构成全文笔墨的文字,其重要性也可以是最大的,因为读文章读的就是每一个文字,一个个文字构成了整篇文章,以文字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来决定其重要性也是一种合理方式,而如果以文字数量和质量为重要性的衡量标准,则文字重要性最大,架构次之,立意再次之,形成行文倒金字塔结构,这时主要强调文字文笔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归结起来,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意识赋能便不同,所形成的结构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