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区鱼洞介绍(新重庆·老地名丨巴南——鱼洞)

鱼洞

鱼洞自南宋起就有其名,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明代属云篆里,清末设鱼洞场,民国十九年始建鱼洞镇。自古为巴县四大水驿之一,是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时代,上到铜罐驿、下至朝天驿的川江黄金水道上,先后设置过九座码头,足见水路交通繁忙,经济繁荣。


然而在最初,鱼洞不过是几户人家守着一个“鱼洞”过日子的小村庄而已。此“鱼洞”位于长江边一片石岩,石岩底部有一巨大斜洞,鱼喜欢藏身游弋其中,每逢桃花盛开,它们就活蹦乱跳地涌出。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拿着竹篓、筐子在洞口捞鱼,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叫这里鱼洞了。鱼洞右侧有一条小河在此注入长江,名箭滩河,交汇处俗称“溪口”,因而鱼洞也被称为鱼洞溪。


鱼洞的繁荣是从开设水驿开始的。明代时,鱼洞属云篆里管辖,明王朝设水驿于此,称馆驿站或馆驿城。

正是设立水驿的原因,大约在明末清初,鱼洞形成集市,人们开始逐渐定居于此,商贸货运也开始兴盛起来。清康熙四十六年,鱼洞归巴县孝里甲管辖。王尔鉴《巴县志》卷二记载:“孝里,鱼洞溪,二甲,离城八十里,二五八期。”说明这时候鱼洞不仅已经形成了场镇,并有了明确的赶场日期。


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下,鱼洞也经历了起伏变迁。经历了康熙五十一年裁撤水驿、清末设场、民国十九年建镇等几番起落。


鱼洞老街位于鱼洞城区东端、箭滩河与长江交汇处,东起龙洲湾,西至鱼洞新大桥,全长约1.2公里。长江河道在此纵折,形成了天然的“U”字形,鱼洞老街也沿江岸而建。


鱼洞民国时期初现繁荣,抗战时期由于居住人口猛增而兴盛,鱼洞老街逐渐成为重庆小有名气的水码头。当年的老街街上拥有不少的作坊、客栈、店铺、茶馆、仓房,还是盐、糖、药材、山货等物资的集散地。水运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因长江黄金水道,在此交相融合。


提及抗战,不得不提及鱼洞中坝岛。


中坝岛位于巴南区鱼洞街道西北方向,江津区、巴南区、大渡口区三区交界处,长江出猫儿峡峡口附近,与江津珞璜、大渡口茄子溪、鱼洞天明村隔江相望。岛上有较多历史遗迹,其中中坝机场是抗战期间建设的一座军用机场,是战时首都重庆除珊瑚坝、广阳坝外,长江上的第三座机场,又称大中坝机场。中坝机场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年之所以选择在江心岛建机场,主要原因是重庆境内平地太少,又因为当时建筑机械匮乏,无法进行大规模开山辟石工程,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而且当时水路运输相对陆地运输更方便。大中坝机场虽是备降机场,却也屡遭日本飞机轰炸。为了迷惑日本人,机场官兵做了很多飞机模型,日本飞机每次来袭都会在此投下炸弹,最多一次炸出了九十多个“凼凼”(重庆方言,意为“坑”)。据史料记载,抗战最繁忙时,大中坝机场曾停放有三十多架飞机。抗战结束后,机场停用。


2010年,中坝岛上保留的八处机场及碉堡遗址组成中坝机场及碉堡遗迹,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巴南区人民政府确立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鱼洞老街打造成了具有明清文化底蕴,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商贸居家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恢复性建设后的鱼洞老街展现出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