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今天的鞋履行业一样,在品牌已经被消费者认可的情况下,从高端品牌到大众品牌,在短短的三五年间,一个又一个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什么这些硬质皮鞋出现了行业性的品牌崩塌?
很多人认为是电商惹的祸。这个“锅”该让电商背吗?对消费者而言,电商只是一个销售渠道而已。归根结底,是因为鞋企没有回归到产品的本质和经营的逻辑。
下面笔者将从品牌陨落的现象、原因、曾经辉煌的原因和如何重新崛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大量知名鞋业品牌相继陨落
1.国内鞋业品牌
创建于1978年的百丽鞋业,辉煌时曾是中国最大、全球第二的鞋履帝国,仅次于美国的耐克。百丽国际曾创下连续12年高居中国女鞋销售榜首的辉煌战绩。市值在2013年曾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成为当时上市民营企业中仅次于百度和腾讯的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被誉为“中国女鞋第一品牌”。
曾经,初入社会的男人梦想拥有一条百丽的皮带,而女人则渴望拥有一双百丽的皮鞋。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仅仅4年过后,百丽国际就宣布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估值锐减为531亿港元,缩水近2/3,一代天骄从此陨落。
被誉为“大众鞋王”的达芙妮成立于1987年,它曾连续5年稳坐大陆最具领导地位的鞋履品牌,在销量巅峰时期,国内每卖出5双女鞋中就有1双是达芙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号称鞋业“宝马”的达芙妮从2013年170亿元市值一路跌落到3.44亿人民币,换算后仅为巅峰时期的2.5%左右。2020年年中,达芙妮干脆宣布退出国内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消费者喜爱的一代鞋王从此跌落神坛。
创始于1987年的贵人鸟,曾是 A股“体育鞋服第一股”,在2015年高光时刻市值曾高达427亿元,但5年后滑落至不足16亿元,还出现了14.1亿元的债务逾期,之后被法院裁定进入重整程序,破产和退市进入倒计时。贵人鸟也从辉煌迅速走向了谢幕。被称为“中国真皮鞋王”的富贵鸟集团,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在2016年巅峰时期,员工人数高达上万人,其创始人林和平兄弟的身价更是一度超过50亿元。谁曾想,经过短短3年时间,2019年8月富贵鸟宣布退市并破产,身后留下30亿元巨债。富贵鸟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德尔惠在2004年的销售额曾突破6亿元,一举超过国内众多运动品牌。但到了2015年后开始大面积关店,至2017年底,德尔惠共计负债6.36亿元,厂房、土地和仓库等均已被抵押,德尔惠也就此宣告停业。还有被迫退市的喜得龙、辉煌时30亿元销售额的金莱克等,如今都已难觅踪影。
2.国外鞋业品牌
创立于1977年的玖熙(Nine West)集团,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女装皮鞋设计、制造和销售商,是世界女鞋市场的标杆品牌。巅峰时期的玖熙,业务遍及5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00多个销售网点,年销售额高达16亿美金。《纽约时报》在1997年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女性每5双鞋就有1双来自 Nine West”。但如今它在美国的独立门店已经全部消失,玖熙在中国的经营也遇到了与美国市场类似的问题,最终在2017年申请破产。
港资著名鞋履品牌莱尔斯丹(Le Saunda),据其2021年发布的年中财报,该集团已连续多个年度业绩下滑。营业额从2014年的20.39亿元逐渐下滑到2020年的7.36亿元,下滑比例高达64%,以致不得不出售资产纾困。
为什么这些品牌相继衰落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辉煌的鞋履品牌迅速衰落?事实上,这些鞋履品牌之前只是拥有了市场知名度,没有培育出消费者的忠诚度。
那些业绩下滑严重的鞋企应扪心自问,自己有哪些理由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自己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和精神需求吗?
首先,从使用价值上看,舒适是对鞋子最基本的要求。对目标消费者而言,如果连最基本的舒适问题都解决不了,凭什么让消费者说爱你?
其次,从消费心理上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到来,中高端消费者更在意的是一个人的品味、信念、心理诉求和身份归属感,如果你的鞋子穿在脚上无法分辨出是什么品牌,消费者想表达自己的品味也无从下手。这就如同新推出的奔驰车、LV包包不带商标,还能值几个钱?
一位给耐克做代工的老板曾痛心疾首地感叹,自己的品牌跟耐克是同一条生产线,只是因为没有那个“对钩”,价格就变成了它的1/5甚至1/10。
我们的鞋履企业对消费者的研究,还处在“小学”阶段。
百丽的市场定位是舒适、简约、职业、成熟,关键标签是潮流、女人味和多样化,且不说概念多到无法聚焦,也不说多样化、女人味等价值主张如何落地,更不说概念之间的相互矛盾,只说潮流这一项。
潮流本质上是由一种感觉带来的消费热潮,瞬息万变。谁能每次准确捕捉潮流?这需要配备多少顶尖设计师?即使引领潮流,但还没来得及“割韭菜”,那些模仿者已蜂拥而至,再加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区隔,最终也只是替别人做嫁衣。如果用这种思维来经营配方150年不变的可口可乐,恐怕只有倒闭的命运。
再说达芙妮,其理念是:达芙妮不做名牌,并以希腊女神为依托,为女性打造一双属于自己的鞋,让每一个穿达芙妮鞋的女性,能从中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回自信。一个版型千篇一律,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鞋?找回自信的理念又如何从鞋上体现?
相对来说,那些国际知名品牌,提供的绝不仅是一种体育用品,而是人生的信念、体育的精神和思想的境界。
当然,这些衰落的品牌也曾千方百计地想通过转型走出泥淖,但总感觉没踩到点子上。
譬如百丽,居然把失利的原因归结为性价比,进而采取大范围降价。性价比是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的比值,是低端产品的衡量指标,却阴差阳错地被百丽拿来衡量中高端品牌。因此,降价不可能挽救品牌,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至于百丽和达芙妮的最新转型方向,依然值得商榷。
退市后的百丽希望凭借已经拥有的众多脚型大数据,进入定制市场。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售价动辄万元以上的产品,会让普通消费者望之却步,这个市场的容量很难容得下百丽庞大的销量。而且百丽采取的方式居然是低调转型。从心理学角度讲,既然是轰轰烈烈地摔倒,就应该更高调地回归,这样才能给消费者形成更大的冲击力,否则等慢慢挽回时,相当于重建一个品牌,之前费尽心血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也将消失殆尽。
而达芙妮正试图进入运动鞋领域。殊不知,运动鞋领域对消费者的研究首先要远高于传统女鞋品牌,其次,运动鞋领域早已列强环伺,市场竞争激烈且日趋饱和化,耐克、阿迪达斯、安踏、李宁等已牢牢占据了市场。李宁之所以登陆纽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走“潮牌”路线,就是因为运动鞋市场增长空间较小,甚至有媒体断言,“运动鞋的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一旦方向错了,停下就是进步!
是什么缔造了这些鞋企曾经的辉煌
毫无疑问,这些辉煌鞋企的决策人有着过人的眼光和胆略,他们能在第一次鞋履消费升级时,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带领企业走向事业的巅峰。
当初的消费市场,因改革开放带来的富裕和人口红利,让积蓄的消费力迅速得到释放。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由于购买渠道单一,人们只能通过商场、专营店等场所来购买。因此“得渠道者得天下”,谁占领了渠道,谁就占据了市场。于是,那些有前瞻眼光的鞋企老板,迅速开始跑马圈地。这时只需在电视台辅助性地做一下广告,“鞋王”便应运而生。
在渠道为王的时代,一代鞋王百丽鞋业,在2016年零售点网点达到21071家,次年后开始下滑。
“大众鞋王”达芙妮,在2012年拥有各种门店高达6881间,到2020年年中,达芙妮干脆宣布线下门店一个不留。
贵人鸟门店数量一度超过5500家,结果三年关店1421家。
“中国真皮鞋王”富贵鸟在2016年门店数量超过3000家,之后短短三年间,富贵鸟宣布破产退市。
即使玖熙,在巅峰时期也曾拥有7000多个销售网点,但2017年后它在美国的门店全部消失。
成也渠道,败也渠道。渠道的成功模式,让鞋企忽视了产品的本质和品牌的真正内涵。但门店或商超渠道只能解决商品流通的问题,解决不了商品本身的问题,一旦市场出现新的购买渠道,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后,她们便转身而去,而这些带有“硬伤”的产品自然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关于鞋业品牌的衰落,百丽的年报曾有过总结: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之前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变成了发展的阻碍,传统的成功要素逐渐变成了劣势。
事实上,根本的原因是这些鞋企没有回归到产品的本质与市场经营的逻辑。中国鞋业,该到反思自己的时候了。
鞋履帝国如何才能重新崛起
中国40年的市场经济,在各行各业催生了一批知名品牌,但很多品牌仅仅停留在知名度上,而中国也正逐步迈入真正的品牌时代。现在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处在品牌蜕变的“战国时代”,谁抢先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能率先占领消费者心智,立于市场的不败之地。
在探讨品牌的崛起前,先讲一个故事。1956年,西铁城手表进军澳洲市场时,在报纸、电视和广播上投放了大量的广告,但却收效甚微。后来西铁城想出了一招,在报纸上大肆做广告,告诉大家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将从飞机上扔下一批西铁城手表,谁捡到就归谁。这条广告引起了轰动,当天大量的群众聚集在广场上,手表也按时从飞机上扔下来,人们惊奇地发现,手表除了一些划伤外,居然运行正常。于是奔走相告,媒体也纷纷报道此事,西铁城手表从此在澳大利亚一举成名。
西铁城畅销事件的背后,包含着品牌塑造的四个必备要素:一是产品的实用性能,二是顾客的感知,三是有个会说话的产品故事,四是触达目标消费者的轰动效应。对鞋类品牌而言,这些原理照样适用。
1.需要具有优于同行的实用性能
使用价值是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基础需求,再好的营销策略也毫无意义。从现实意义上说,只要能领先对手半步,就足以脱颖而出。
就硬质皮鞋而言,由于尺寸的弹性和伸缩范围较小,必然会影响到舒适度,这是硬质皮鞋的痛点和硬伤。如果能在这点上突破,就能领先一众鞋企。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以女鞋为例,可以根据销售数据,计算出销量最大的一两个尺码,譬如37码,针对这个鞋码,做出肥、中、瘦三个经典款式,最好有鞋带,适应范围会更广。
对销量占60%的尺码,根据大数据只做偏肥、偏瘦两种样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对销量20%的尺码,要么只保留一款,要么高价定制。毕竟前面已涵盖了80%的目标消费群体,相当于抓住了大多数的顾客。
至于涉及舒适度、材质选择等问题,鞋企都有足够的经验。关键是在解决完领先半步后,要启动以点带面的技巧性宣传策略,以此来影响消费者的认知体系。
2.需要满足顾客的心理需求
营销的本质是打动,而不是说服。从生物学上讲,是通过唤醒顾客的本能需求,再在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中,刺激人脑中的多巴胺,从而固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当然,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首先是定位和区分目标消费群体。因为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对舒适度、品牌、颜值、时尚度、价格、耐久度、材质、售后和透气性等要求的排序也会不同。尤其在消费升级后,消费者买鞋更多的是追求自我内在的表达。
仍以女鞋为例分析一下女性消费者的心理。女性消费者富有同情心、感性多于理性,属于冲动型消费。因此,只要激活她的左脑即可成功销售。
激活她们左脑的方法之一,是挖掘一个能感动她的品牌故事,她一旦被感动,就意味着已经被洗脑,品牌会不知不觉地根植于她的心目中。之前,笔者曾帮某个桑葚酒厂进行策划,让它滞销的产品供不应求;对一家酒店进行故事包装后,也出现了一座难求的局面……这些案例都曾在杂志上发表过,在网上也能找到。因篇幅关系,如何打造故事的方法论不再具体赘述。
作为鞋履类产品,从定价策略上看,低端产品一般采取成本定价法,而中高端产品大多采用心理定价法,也就是目标消费群体能接受的心理价位。总之,除了个别低端品牌之外,产品必须是某种文化理念的载体,并具有一定的识别度,当这种理念与消费者的心理出现一致后,购买行为就会随之出现。
3.产品能够自动传播
你的产品会说话吗?
美国营销大师乔纳·伯杰在《疯传》中写道:分享是人的本能,人们倾向于通过分享让自己显得更加优秀的事情,以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更多的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让周围的朋友感觉自己也与传播的内容是同一类人。
而最容易分享的办法,便是采用故事的方式。因为广告无论说得多么动听,都很难让人相信,唯故事可以。对鞋履企业而言,故事的题材也有很多,随便举几例:
挖掘出一个诠释品牌理念、情节曲折的动人故事。
展现出消费者的独一无二,譬如给每双鞋编码,并有防伪标记。
推出价格锚定物的产品,譬如某款鞋子的价格为10.1万元/双。
体现善良的理念,如每卖出一双鞋子企业代消费者捐款多少。
产品中使用“黑科技”,如鞋底或鞋垫的减震功能、与手机接驳的计步器等。
为了让销售变得有趣,采用盲盒赠送不同星座或月份祝福图案的幸运鞋垫。
LOGO在鞋帮、后跟两边,或鞋底侧面,并在夜晚时有荧光闪烁。
一改普遍不重视的鞋盒设计,让一次性鞋盒变得高端、大气,成为永久的鞋盒。
这些内容都可以变成顾客的话题由头,一旦你的产品会“说话”,信息就会不胫而走,那时还何愁销路!
4.渠道更加迅捷便利
让鞋企又爱又恨的渠道,似乎已成了制约鞋业发展的桎梏。其实只要产品有了内涵,消费者喜欢了你的品牌,各类渠道就会争相销售,因此在营销策划时不能本末倒置。
当然,创新渠道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只要反向思考就可以。在讲渠道前先讲个故事:
在某商业街的对面有两家鞋店,它们的产品差不多,但价格有所不同。当消费者来到张三的鞋店,看到自己中意的鞋子价格是380元,但在李四的鞋店,消费者发现同样的鞋子只有290元,而且还有赠品,于是他就高高兴兴地买了。其实,这两家鞋店背后是同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期望的售价就是290元。但消费者并不明白的是,人一旦陷入比价的过程,就会启动大脑不假思索的购买模式。
而对目前的鞋履销售而言,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策略。譬如,在常见的各类销售平台上建起网店,并事先与这些平台签订 N年的价格锁定合同。这些网店的主要作用,只是用来宣传品牌形象和引流(不产生销售额,便没有扣点返还费用)。网店内的产品售价普遍偏高,价格坚挺,在客服与消费者沟通时,有意识地引导消费者去品牌的网站或公众号比价,而顾客只有关注后才能享受到优惠的价格,顾客在购买后,数据库和粉丝池自然形成,从而为以后的消费互动与复购打下基础。
线下的形象店也应该进行战略布局。毕竟鞋履产品与其他日用品不同,需要试穿才知道是否合适。形象店除了让消费者体验外,关键是利用试脚器收集顾客的脚样数据。收集数据后,再交给顾客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这时每个用户的编号和尺寸数据通过小程序自动进入数据库,客户再购买自己品牌的任何款式时,都无需再试穿了,而且还可以在网上模拟效果。之后,企业在举办促销活动或赠品发放时,信息都可以及时推送给目标消费者(譬如购买10双鞋后,可以免费定制一次),如此贴心的服务,顾客还跑得了吗?
这种便捷的购买渠道,也能防止顾客购买到假货。如此一来,电商的优势就能为品牌所用,这种借势不远好于传统的投资建店模式吗?
5.找到符合时代趋势的品牌推广策略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被誉为“日本广告界殿堂级大师”的川上徹也在《好文案,一句话就够了》中写道:一个好文案,胜过100个销售高手。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有了更多认知渠道后,产品不再像过去一样,仅靠电视上的几句广告就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文案是现阶段,品牌推广效果最好、最便捷、最省钱的方式。
一个优秀的文案写手不仅要了解文案的写作技巧,还需具备深邃的洞察力、全局的视野和严谨的思维,能够驾驭文案背后的诸多要素,譬如懂得市场分析、品牌策划、产品线规划、定价机制、内部资源整合等众多知识,这些都需要一线的实战经验。
在写文案前,首先要确定推广的媒介,不同的媒介对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会完全不同。媒介决定了你的品牌在哪里说,在哪里说又决定了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等。
对文案内容而言,你的标题必须在3秒内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并能打动她。此外标题还须具备吸引注意力、筛选出消费者、传递完整信息和引导读者阅读等四大功能。也就是标题只有达到爆文的标准,文案才能迅速传播。
举个女鞋品牌的标题,如“不要再削足适履了,请给你的脚一个舒适的家!”“鞋子如婚姻,不要再委屈你的脚了!”等等,这些标题的背后,是通过现实的困扰或痛点来唤起消费者情绪的共鸣,从而让她主动打开文案。
打开文案只是第一步,至于品牌的调性、消费者的场景预设、反传统的卖点介绍、文案每部分的撰写方法、内部资源如何调配等等,因篇幅关系,不再一一赘述。
人的思维局限,往往是由于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或者长时间执迷于某一件事情,从而让自己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局。因此,想在竞争激烈的鞋履市场,打造出一个经典的品牌,就须跳出产品乃至行业的局限,用高屋建瓴的格局和异于常人的创新思维来进行整体的谋划和布局。
我们坚信,在这个世界,英雄永远不会落幕,只有暂时的休整。待重整戎装后,王者仍会凯旋,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