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位于浙江省北部,东北部紧挨苏州和上海,西接湖州,而这些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园林城市。所以嘉兴也属于名园辈出的城市。
嘉兴在三国以前被称为“由拳”。三国时期,嘉兴属于吴国。公元231年(黄龙三年),即吴主孙权称帝后的第三年。在由拳县出现了“野稻自生”的现象,即在无人耕种的田地里自然生长出了水稻。在农耕文明时期,这被视为一种吉兆,特别是孙权才称帝不久,他更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称帝行为的肯定和认可。
孙权因此把自己的年号改为了“嘉禾”,并将生长出水稻的“由拳县”改名为“禾兴县”。
242年孙权的小儿子孙和被册立为太子,这就和“禾兴县”的“禾”同音了,为了避讳,孙权把他年号“嘉禾”中的“嘉”替换“禾”,于是“禾兴县”就改名为“嘉兴县”。
后来随着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嘉兴成为了航运中心,唐宋时期园林就已经非常兴盛,虽然规模不如苏扬但好在精致。
明清时期,嘉兴的园林艺术达到了鼎盛阶段。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嘉兴被誉为“东南一都会”,南湖游览兴盛。嘉兴知府赵瀛在湖心岛上建烟雨楼,形成独特的景观。同时,海宁盐官的安澜园也是明清两代江南名园之一,以其“幽雅古朴”著称于世。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武原镇。绮园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原为海盐富商冯缵斋的私家花园,取“妆奁绮丽”之意命名为绮园。这座园林不仅是中国十大名园之一,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绮园占地约10000平方米,其中水面约2000平方米,古树名木充盈其间,植有银杏、罗汉松、海棠、牡丹等数十种花卉树木。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形成“三山夹两水”的格局,园中假山模仿明代大画家董其昌的“小蓬莱”意境建成,山水相依,错落有致。
总之,嘉兴绮园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典园林,也是嘉兴最出名的古典园林。
莫氏庄园,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人民西路19号,由清末平湖豪绅莫放梅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所修建的。这座庄园整项工程前后历时三年,耗资十万两白银,于1899年竣工,是一座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
莫放梅祖孙三代相继在此居住了半个多世纪,庄园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建筑和文物,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享有“江南故宫”之美誉。
莫氏庄园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庄园坐北朝南,缭以周垣,瓮以砖石,周筑约6米高墙。整体布局紧凑,小巧玲珑,以前堂后寝的传统格局,按三组四进的规模布列。
莫氏庄园曾是《红楼梦》、《家春秋》、《济公》等影视剧的外景地,为这些影视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
烟雨楼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岛上整个园林的泛称。烟雨楼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之后多次重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逐渐成为具有显著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
民国7年(1918年),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继任汪莹完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
烟雨楼正楼高约20米,面积640平方米,为两层重檐建筑,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朱柱明窗,气势非凡。楼前檐悬挂匾额“烟雨楼”三字为董必武所书。
历代文人墨客如吴潜、杨万里、方回、张岱、钱谦益等名士,以及近现代的政要、文人都曾慕名游览,吟咏不绝,留下了无数的传世佳作。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八次登临烟雨楼,并赋诗赞颂。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嘉兴南湖成为光荣的革命纪念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据说由于船经杉青闸必落帆才能驶过,后来有人在闸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命名为“落帆亭”。落帆亭的始建年代无考,但据旧志记载,它在宋熙宁初年(约1068年)重建于杉青闸官舍旁,为当时官吏商贾的游憩之处。落帆亭和范蠡湖都可以看作是宋代园林的遗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景区占地2500多平方米,包含太白亭、帆影亭、门亭、六角亭以及假山等景观。登上假山顶上的落帆亭,可以极目远眺运河上的美景,如长虹卧波、帆影点点、飞鸟展翅、渔歌高亢,水乡风光一览无余。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诗篇,如明代文人李肇亨的诗句“柳枝沙岸夕阳边,依归帆樯卷暮烟”就描绘了亭畔的风光。
揽秀园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鸳湖路188号,坐落在嘉兴南湖西岸文星桥畔。占地面积约为11300余平方米。
是嘉兴市近年兴建的一座文物碑刻公园,其名称来源于《浙江通志》中的“秀水东会沪渎,西控语溪,襟带具区,独揽其秀”之语。
揽秀园以碑廊为中心,内设著名画家蒲华(又名蒲竹英,晚清书画家,海上画派创始人)纪念室。
园内碑刻众多,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这些碑刻出自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如文徵明、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任伯年等之手,其中包括唐代吴道子手绘的“出海观音”石刻和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手书的“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等。
揽秀园以“文星桥”、“仿古街”为中心,分南、北两园。北园于1994年5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南园正在规划中。北园西侧以中轴线对称,四进庭院式风格;东侧为自由开放式园林布局。
勺园是明朝崇祯年间权臣吴昌时所建的私人别墅,因其形状像一把勺子伸向波光粼粼的南湖水面而得名。吴昌时于1643年被崇祯皇帝所杀后,勺园被废弃。如今,勺园已在南湖会景园西侧重建,成为游客们领略江南园林风光的好去处。
曝书亭最初是朱彝尊晚年读书写作、晾晒书籍的地方,因此得名。朱彝尊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曝书亭集》,使得曝书亭之名广为人知。后人为了纪念朱彝尊的学术贡献和这片文化的承载地,便将这个建筑群命名为曝书亭。曝书亭在历史上多次遭兵燹火毁,共经历过11次修葺,现在保存的园林格局是在清嘉庆元年由浙江学政阮元主持重修的。
曝书亭约6500平方米,园内有曝书亭、水轩、荷池、曲桥、娱老轩、潜采堂、六峰亭等景观,其中曝书亭最负盛名,领诸景之冠,为视觉焦点。
面积约6600平方米,高度约为15.8至16米。瓶山虽不高大,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关于其成因,有多种传说,如越国大夫范蠡宴别范蠡时酒瓶丢弃后成山,或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驻扎嘉兴时酒瓶堆积成山等。然而,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嘉兴城中挖河去淤,淤泥堆砌于此,经年累月,便形成了这座小土坡。
“瓶山积雪”曾是清代“嘉禾八景”之一,描绘了大雪覆盖瓶山时的美丽景象。1987年,嘉兴以“瓶山积雪”和相关典故为历史背景,在瓶山上修建了瓶山公园,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
小蓬莱原名“环清房”,亦称“小桃源”,是古刹能仁寺(始建于南朝)的一部分,作为寺僧清修和供香客闲憩之所。后改名为“小蓬莱”,并辟建为公园。
小蓬莱拥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是嘉兴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金庸先生曾到访此地,并将其写入其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使得小蓬莱更加声名远扬。
公园内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如古碑、古银杏树等。其中,千年银杏被誉为“浙江省十大最美银杏树王”,见证了小蓬莱的悠久历史。
除了上面提到的10处园林名胜,还有一些由于篇幅原因没有放进来,比如翰林府第(马家老宅)、冯氏老宅、三步两爿桥、石佛寺等等,本篇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