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有幽默感的一本书,老幼妇孺皆知西游记,对于书中引用的很多俗语谚语也很熟悉。这些俗语,有些引自古书,有些引自当时的流行语,也有些是作者自己所创。古语云:察其言,观其行,通过分析这些俗语,可以窥见书中人物性格,比如通过孙悟空常挂在嘴边的俗语,便可分析其多重性格。
一、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作者所刻画的孙悟空,是一个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敢于反抗,敢于拼命,敢于挑战,一生都在战斗,所以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正因为此,孙悟空的俗语中表现最多的便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托塔天王李靖带领十万天兵前来捉拿孙悟空,大兵压境,孙悟空却泰然自若,依然在洞中和其他妖王痛饮偷来的仙酒,还引用俗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表示出了对天兵天将的蔑视。
后来孙悟空被逼与天兵天将大战,虽然自己逃脱,但是花果山猴兵猴将损失惨重,连72洞妖王都被天庭拿去。换做他人,早就痛哭流涕,但是孙悟空只是笑笑,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还引用古语"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可见孙悟空对于胜败的豁达态度。这倒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赤壁大战损失惨重,也能笑得出来,所以曹操后来成就霸业,而曾经实力远比曹操大的袁绍却输不起,败给了曹操。
西天路上,妖魔鬼怪甚多,艰难险阻甚多,都言唐僧取经意志坚定,其实孙悟空的意志同样坚定。比如在黑水河遇到困难时,唐僧只是叹息,八戒则在一旁抱怨,这个时候孙悟空说"常言道功到自然成", 通过引用古语来鼓励取经团队继续坚持。
此外,像"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君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大度豁达、英勇无畏的性格。
二、刁钻难缠的无赖一面
很多时候,脸皮太薄了是干不成事的,厚一点脸皮才能干成大事,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靠着厚脸皮夺了荆州、益州,最后当了皇帝。自诩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也有刁钻难缠的无赖一面。
取经路上,孙悟空对唐僧孝敬有加,为了让师傅吃饱肚子赶路,孙悟空每次都是主动化缘,有的时候为了化到斋饭,甚至不惜腆着脸硬要。比如在向一老者化斋时,老者不肯施舍,孙悟空又搬来俗语"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干脆表示要在老者家中等着。
在东海龙宫,孙悟空已然抢了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还要继续要"战袍",说出"赊三不敌见二"、"一客不烦二主"等至今都在用的俗语,为达目的誓不罢休,让龙王也无话可说。虽然被鬼差拿去阴间,但是孙悟空岂会轻易服软,还引用古语"官差吏差,来人不差"抵赖,将过错推到十王身上。
如果说在东海龙宫的刁钻难缠是为了"私",那么在乌鸡国引用俗语则是为了"公"。在乌鸡国,孙悟空阻止唐僧向国王行礼,面对乌鸡国的责难,孙悟空据理力争,并引用古语"上邦皇帝,为父为君;下邦皇帝,为臣为子",来证明唐朝乃天朝上国,乌鸡国在下,理应向唐僧行礼。
三、迷之自恋的自信气度
与西方人比较起来,中国人似乎经常缺乏自信,有人称之为谦虚低调,但是如果不够自信,真的很难做成事。在《西游记》中,作者塑造的孙悟空便是非常自信的一个形象,极少看到孙悟空有自卑的时候。
因为相貌丑陋,唐僧的三个徒弟常常被奚落,而孙悟空因为猴子的外貌,更是被人瞧不起。在宝象国,孙悟空要去战黄袍怪,可是公主却担心孙悟空瘦小,去了也是送死。孙悟空引用一句诙谐的俗语"尿泡虽大无斤两,秤陀虽小压千金",向公主表示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孙悟空还经常引用古语来提升自己的形象,比如在稀柿同,孙悟空准备捉妖被人怀疑时,引用俗语"吃了磨刀水的—秀(锈)气在内"夸自己属于内秀型的。同样,在七绝山孙悟空被人嘲笑为痨病鬼时,孙悟空并没有恼怒,而是巧用俗语拔高自己,"相法云:形容古怪,石中有美玉之藏",不仅堵了众人的嘴,还把自己比作美玉,孙悟空这个引用古语的水平蛮高吧?
总结
《西游记》成书的时代,资本主义萌芽已然萌发,世俗化社会进一步发展,之乎者也的古书虽然厚重,但是真正愿意去读、并且能够读下去的人实在是少,即便现在也是。《西游记》表面上是写妖魔神怪,实际上都是贴近生活的语言,自然少不了俗语的引用,而且通俗易懂,还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备受欢迎。
俗语谚语让齐天大圣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贴近人心,从中也可以看出孙悟空既有英勇无畏的气概,也有刁钻难缠的一面,还有迷之自恋的自信气质,很多人都能从孙悟空身上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孙悟空才能成为一个广受读者喜爱的形象。